专注于市场本身
市场预测‘基本原则’第六条:‘我做的是投资,不是预测股市涨跌或经济波动。如果你觉得我能预测出来,或者认为不预测就做不了投资,合伙基金不适合你。
段永平不去预测市场和股价,而是将精力集中在对企业价值的挖掘上;他也不关心股价什么时候会上涨、能涨到多少,而是通过价值分析和评估,猜测股价一定会上涨。只要企业的发展空间大,只要企业未来能够实现持续的较高的盈利,那么自己根本没有必要关心股票什么时候会涨价,也不用担心会上涨多少
对他们而言,只要过程不出错,那么回报自然会出现,至于多少并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与其花费时间在一个不确定能够实现的具体投资回报率上,还不如集中精力盯着风险,确保自己不会亏钱。
而有的股民其实是有投资能力的,也能够选择好一只看起来不错的股票,但是他们更加看重市场,更加在乎市场的整体表现,因此很容易牺牲自己的分析和选择,依赖大众思维做出投资决策。如果对很多优质项目进行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它们一开始都不太受投资者关注,或者当股价出现波动时,它们就被人忽略和抛售。如果只看市场表现,投资者肯定不会看好它们。只有那些关注企业发展本身的人,才有机会把握住发展的机会,成为市场上的赢家。
除了坚持价值投资的基本理念之外,普莱斯选股很有意思。他非常善于“在废墟中挖珍宝”,避开毫无价值的热门股,选择毫不起眼的股票。在他看来,越是不起眼的股票,价格越低,可能蕴含的能量就越大,当那些高价的热门股泡沫开始破裂时,他所选择的优质股便开始不断上涨。
投资的本质在于生意本身,对市场的关注越高,投机的成分越高。所谓的‘价值投资者’,在买卖股票的时候,通常不会在乎该公司现在及未来会不会成为上市公司
如果是好公司千万别轻易卖掉,不然往往很难买回来。”
做好充分准备
芒格说过,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按照芒格的说法,人们不应该草率地进行投资,而要懂得观察和分析,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自己足够了解投资标的,提高投资的成功率。
段永平建议人们在投资之前先选择一些目标公司,然后花时间进行调查,尽可能多维度地了解目标公司的运营情况,确保自己可以比大多数投资者甚至比大多数专业人士更全面地了解公司。比如,看看公司的基本面信息(尤其是一些财务报表上的数据),了解公司的产品和竞争力,看看公司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弄清楚公司的战略规划和业务布局。
芒格说他会从产品、市场、商标、雇员、分销渠道、社会潮流等多个方面入手调查一家公司,他称之为“扣动扳机之前的检查”。这些检查项目非常多,包括目前的价格和成交量,交易的行情,经营年报的披露时间,是否存在相关敏感因素的干扰,明确是否要制定随时退出投资的策略,计算好投资该项目的钱的机会成本,弄清楚自己的流动资金是否充足,如果不足,是否有必要融资和借贷,是否要通过出售其他资产来筹集资金。
对于巴菲特“3~5年观察时间”的评判体系段永平还是颇为认同的。巴菲特说过,投资者如果投资一些复合年化达到15%~17%的股票,应该花3~5年时间进行观察和评判,了解标的公司3~5年的基本面,才能做出是否投资的决定。
投机不等于投资
投资者与投机者最实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市运动的态度:投机者的兴趣主要在参与市场波动并从中牟取利润,投资者的兴趣主要在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适当的股票。”
人们应该分清投机和投资,尽可能选择稳健的投资策略,将注意力放在企业的价值和成长上,而不是专注于寻找和判断企业的波段。只有立足于价值分析,才能够真正在企业的成长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价值投资才是炒股的精髓
价值投资实际上并不是段永平的发明,也不是巴菲特的发明,它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那个时候的价值投资处于原始阶段,大家特别关注资产价值、账面价值和清算价值。接下来,价值投资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投资者在资产价值的基础上开始考虑盈利能力,未来的企业具不具备盈利能力,价值投资再发展下去会是什么,这已经成为大家思考的问题。价值投资的第三个阶段,大家除了考虑企业资产价值盈利能力,还要考虑增长的价值,看看未来的增长能不能保证它成长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第一,股票是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在价值投资理念中,股票不仅仅被当成一种可以买卖的证券,实际上它还是公司所有权的一份证书,购买股票的人同时也掌握了公司的部分所有权
第二,理解市场是什么。人们购买股票,从形式上来说,其实还是为了通过证券交换来实现个人的收益。在这个买卖股票的市场中,永远都有参与者在叫价,整个市场就是一个服务平台,为人们提供交易的机会,通过买入和卖出实现收益的增长。但市场本身从来不会告诉投资者什么是价值,真正的价值是多少,什么公司才具有高价值。市场只是提供价格,为人们买入和卖出提供一个数据支持。
第三,投资的本质是对未来做出预测,但预测结果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这个结果的跨度很大,有可能接近0,也有可能会接近100。所以无论人们做出什么判断和预测,都要想办法留出一个很大的空间。
第四,构建自己的能力圈。一个优秀的投资者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认识自我,构建一个自己的能力圈。
买股票要当成买公司一样对待
很多时候,人们购买股票只看重它是涨是跌,单纯地按照股票的发展趋势来选股,依据这只股票过去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往往只是投机和赌博的行为,这样的投资往往很难真正挣到钱,而且风险很大。
真正的投资,应该关注股票背后的公司,人们对股票进行分析的背后其实也是对公司进行分析。或者也可以说,选股的本质就是选择公司.
价值投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策略。许多人坚持自上而下,但难度非常大,因为人们很难精准地踩住宏观经济和时代发展的节奏。著名投资人塞思·卡拉曼就推崇自下而上的选股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每家公司的业务基本面上,对每一家公司的发展做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了解这家公司的真实情况。这是投资者必须要做的工作,如果单纯地想偷懒,或者只是想着按照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来选股,很有可能会选到一只垃圾股。
段永平曾这样描述道:“价值投资者买股票时总是假设,如果有足够多的钱,我是否会把整个公司买下来。”在段永平看来,一个股票投资者就是一个非常专注的公司购买者,一旦选择了一只优质股票,那么必定会有这样一种自信和冲动:我必须全力以赴地集中资本进入,绝对不要浪费这样的机会。按照段永平的说法,一个出色的投资者会寻求更优质的公司,并且直接想办法集中投资,而不是犹豫不决.
如,有人曾经问段永平,平时是如何在上市公司中选股的,段永平回答说:“我采用的大概叫守株待兔法,没有太系统的办法,也不每天去找,碰上一个是一个,反正赚钱也不需要有很多目标(巴菲特认为一年一个主意就够了)。有时候你感兴趣的目标会自己跳到眼前的。当然前提是我还是挺关心的,总是会经常看看各种东西,有时和朋友聊天也会有帮助,每天聊可能就有坏处了。”
重点关注标的公司的企业文化
有一次,有人询问他如何判定股价是否便宜,他举了苹果公司的例子:“如果你觉得苹果值5000亿美元的话,那3000亿美元就是便宜,虽然它曾经只有50亿美元的市值。”
段永平曾说过:“从5~10年的角度看,CEO至关重要。从10~50年的角度看,董事会很重要,因为董事会能找出好的CEO。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企业文化更重要,因为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可以维持一个好的董事会。GE就是一个好例子。好的公司之所以是好公司,必然会有些好的产品,但所谓好的产品的寿命是非常有限的。所谓好的生意模式可以让好的产品的寿命大幅提高。”
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段永平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团队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使命是团队成立的原因,愿景是人们需要做什么,实现什么目标,核心价值观强调哪些事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他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实行长远发展的关键要素,一个企业的产品是可以模仿和替代的,但是文化则不可模仿。如果企业是一个木桶,那么企业文化就是木桶的底板,企业文化建设不成功,整个木桶就无法装水,如果有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那么其他的短板也可以及时补上。
一个真正优秀的投资者,不仅会关注一些账面上的信息,进行定量分析,还会对企业进行定性分析。而企业文化,就是定性分析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基因,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让企业基业长青。一家企业如果缺乏企业文化,或者说企业文化不健康,那么最终是难以具备持续发展的动力的。
那么,普通投资者该如何去了解和体验公司的企业文化呢?这里所要求的,并不是简单地去企业的官方网站进行查询,而是要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做一个基本的了解,从其产品和服务上来感受。
段永平说:“企业文化其实非常实在,建议你看看苹果的发布会,体会一下是不是虚无缥缈的企业文化。建议你从现在往前看10年的发布会,看完你会有体会的。基本上就是听其言观其行,看这家公司过去都说过啥,都怎么做的。比如我对苹果开始感兴趣后,几乎看了苹果所有的发布会以及能找到的库克和乔布斯讲过的东西,也用了很多苹果的产品。”
选股时,要寻找良好的商业模式
提出要购买“咖啡罐型股票”。所谓咖啡罐型股票,指的是5年内,投资者可以不闻不问、却对其稳步升值和发展充满信心的股票。简单来说,就是一只股票即便5年时间不去打理和操心,股价仍旧会不断增长。
很多投资者都期待找到一家不需要操心其发展态势的企业的股票,而一家不需要操心的企业,往往拥有良好的商业模式,可以依赖商业模式进行运转,不用担心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
段永平说过:“商业模式就是公司赚钱的模式,有很多公司几乎可以看到,10年后日子会不好过,这就叫商业模式。好的商业模式是有护城河的,看懂护城河对投资很重要,但护城河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文化对建立和维护护城河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虽然商业模式是一个定性分析的评判标准,但其实它本身也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生意模式就是生意模式,就是产生净现金流的模式。好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就是利润和净现金流一直杠杠的,而且竞争敌手哪怕很长时间也很难抢。‘时间是平庸公司的敌人,是伟大公司的朋友’。你可以想象,谁的生意很难抢,然后再想想为什么。
“一般来说,商业模式经常要看的东西不外乎护城河是否长期坚固(产品的差异化的持续性,包括企业文化),长期毛利率是否合理(产品的可替代性),长期的净现金流(长期而言其实就是净利润)是否满意。”
选择拥有定价权的公司的股票
谈论这类差异化的企业时,巴菲特特别谈到了一个关键的概念:经济特许权。相比于其他企业,那些具有经济特许权的企业往往会成为巴菲特的最爱。那么,什么是经济特许权呢?简单来说就是定价权,企业在提升价格之后,依旧会被市场接受。巴菲特对经济特许权或者说定价权的理解非常透彻:“一项经济特许权的形成,来自具有以下特征的一种产品或服务:(一)它是顾客需要或者希望得到的;(二)被顾客认定为找不到很类似的替代品;(三)不受价格上的管制。以上三个特点的存在,将会体现为一个公司能够对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进行主动提价,从而赚取更高的资本回报率。不仅如此,经济特许权还能够容忍不当的管理,无能的经理人虽然会降低经济特许权的获利能力,但并不会对它造成致命的伤害。”